所幸,今天老天爺賞臉,一早給我們個好天氣~在天祥,早上醒來就聞到山嵐的氣味,涼涼又微濕的空氣讓人逐漸清醒,天祥基督教會平房的一旁就是溪谷,還能聽到潺潺流水,這一切都讓人感到舒適又愜意。
還記得上次來的時節庭院裡開了許多曼陀鈴,初春就是屬於櫻花了的季節,其實櫻花不用多,就能將院子點綴得很美了啊~
這裡雖然沒有豪華的設施,但是環境很乾淨,通鋪400元/人,雙人套房1200元/人,價錢上雖然並沒有比一旁可以上網的青年活動中心好多少,但是這裡帶給旅者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的,而且住宿收入都是給山下的花蓮畢士大教養院,來這裡住也有行善的意義,這點很不一樣了~
一如以往,還是很難早早出門,起床後發現其他旅客大多已經出發,趕緊吃個早餐收拾房間刷牙洗臉,在院子拍幾張照後告別教堂上車出發,也已經8點多將近9點了 ~
將車子開到慈母橋涼亭旁停好,將事先上網申請時列印的入山文件投入後就算正式進入錐麓古道了
恩.............進入錐麓古道9點20了,我看我們應該是最後一組入山的吧~ |
全程有10km以上,雖然說是要體力,但是其實大家也不需要妄自菲薄 |
看到手錶還有里程的照片一定要提一下,就是這10餘公里的山路會花不少時間,所以入山時間還有腳程要抓一下,還要搭配返程回到慈母橋的公車時間喔!早點入山當然就可以悠閒地走囉~
(我看我們還是要走快一點.....................)
溪谷中如骰子般的巨石,實在是好方正啊~ |
一定要假掰一下拍個照 |
這次的行程其實最讓人擔心的,就是天氣。因為天氣影響了安全性還有裝備,所以就來看看穿了些啥吧~
頭:因為家裡只有腳踏車安全帽,就戴上了吧~(怕被落石砸),好處是很輕啊~(途中好幾次差點撞到頭,有發揮用途)
上衣:內→台灣製排汗專家緊身保暖排汗衣 / 外→NIKE DRI-FIT上衣(既能保暖兼顧排汗才是王道)
手:快爆的戰術手套(很重要)
褲:淘寶仿製戰鬥褲
鞋:很耐命的TIMBERLAND
包包裝了飲水、運動飲料、水煮蛋、花生三明治,為了怕萬一,小飛俠雨衣也還是帶上了,相機帶了5DII + 24-70 F2.8 L
一開始的這段路會先切入溪谷,之後就是Z字形逐漸往上囉,在山路最耗費體力的就是上上下下的路段啊,這時身上裝備的重量就很重要囉~不然就是靠體力補強了~
步行一段後逐漸向上,慈母橋也越來越小~ |
途中也有幾個山洞要穿越,山洞內有蝙蝠,也就別打擾到人家睡覺,他們晚上還要上班喔~
路上有許多生物,時間許可不妨停下腳步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
一路遇到許多在地上活動不知名稱 的長腳蜘蛛,讓人想到宮崎駿電影中的神奇生物或是精靈,看到時別踩到他們啊~(女生也別慘叫~) |
花了好一段時間往上爬(喘氣狀態),終於出現古「道」,不是坡喔!而且山上也有山櫻花啊~走著走著,斷崖就出現在眼前了~著實讓人興奮了起來,但是對某些人來說,心理的壓力反而會劇增啊~
其實全台山區都有所謂的「理蕃道路」,說穿了就是為了確實地統治台灣,就像青藏鐵路的浪漫外表下隱藏了軍事、政治用途,這些日治時期的古道寬度,許多也是依照步兵可攜行的山砲寬度而打造,讓軍事力量能長驅直入台灣的心臟地帶。
撇開這些道路當時的用途與修建的因素,當時能在這樣的峽谷上開路絕對是相當艱鉅的工程,根據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上所述:
(翻攝照) |
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,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;原路徑只有30公分,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。 」
(※摘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)
垂降、放炸藥,實在是太厲害了,這也說明了原住民從當時到現在,仍然是特戰部隊首選啊~
會有這樣的充滿創意的歪斜構圖,都是靠懸崖帶給人的壓迫感啊~(懼高) |
在山路崎嶇的地形中,這些標示里程的路牌出現的頻率總是低於預期啊~(體弱?) |
高繞的路段結束,回首看看這崩塌路段 |
終於走到了錐麓駐在所, 在這裡稍事休息吃點東西,也把外套脫下讓身體更乾一些,有穿排汗材質真的有差,乾很快~
合歡越嶺道以前每4km就有一個駐在所,其實密度還滿高的,這樣做就是為了能嚴密監控原民的活動,這樣的配置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也可以看到,所以部落行動時就率先剷除沿線的駐在所,為的就是切斷聯繫。
現在的錐麓駐在所只剩下一處平台,所在之處的視野真好~住在這感覺很不賴,還真想看看當初的模樣啊~
休息後就繼續走吧~要注意山谷中太陽下山的時間會更早啊!
錐麓古道真的滿高的,下方的台8線還有車輛好渺小 |
日本人侵犯了原住民的領域,在1916年日人巡查班長持館五代郎在古道上被太魯閣族人出草身亡,阿彌陀佛~ |
接著就是錐麓斷崖啦,也就是精華路段。至此,天氣也起了變化,上午的艷陽已經消失在雲霧中,空氣也多了些水氣,這代表要稍微加快腳程了。
真的很高! |
穿過壯麗的錐麓斷崖後,這段行程也到了尾聲,下一站就是日治時期錐麓古道最大的聚落巴達岡了,途中經過巴達岡二號橋。
根據說明,巴達岡為太魯閣族與「麻竹」之意,除此之外也有「突擊戰地」的意思,這裡是太魯閣族人到東岸與漢人交換食鹽、武器、彈藥的必經之地,重要之處不可言喻。日本人來了之後,巴達岡設置了招待所、俱樂部宿泊所、衛生所、蕃童教育所、警官駐在所,不過現在只剩下由燕子橋方向進入的入口門柱,與部分的水泥地基。
最後的這段路是一路往下的,別以為下坡就會走比較快,其實是相反的,因為坡度還有地勢不甚好踩,也難怪友人強烈建議要攜帶登山杖,沒有登山杖的我們就只能小心走了~
破關照! |
走著走著逐漸聽到遊覽車的柴油引擎聲,就代表即將回到台8線囉!走到這大腿、膝蓋也累了,這時看看手錶也有點緊張,因為最後一班上山的公車約4點05分會到燕子口,不過還好在3點55分回到了燕子口。
最後在吊橋中間欣賞太魯閣(タロコ国立公園)的美~ |
備註:過了吊橋有工作人員點名,我們果然是最後一組人馬啊~當我們走過錐麓吊橋時抵達燕子口,可是羨煞不少中國遊客。
附上站牌資訊翻拍
待續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